一、诗社发展概况。
湛江诗社是文联辖管的一类文艺社团。1983年7月成立以来,经历了十次换届和四十年的发展,目前是广东省比较大的诗词组织,全市现有县、镇、村等诗联组织和市区16个分社,全市现有社员(包括各县镇村)1380人,省级(包括岭南社)社(会)员226人,中华诗词学会86人。第十届理事会换届一来,在市文联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新班子团结协作,继往开来,用心抓好“两个改变”,着力推动“三个转型”。即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确立“主动作为,顺势而为,有为才有位”的理念,用心着力改变诗词文化被边缘化和诗词组织老龄化的状况。在社员活动和诗教工作方面,把社(会)员采风创作活动和诗教工作的重点从城市转向农村,创建城乡结合型的诗教基地,把湛江诗社中华诗词传习基地的第一牌子挂到村一级,这一举措得到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的宣传报道和充分肯定。在开展采风创作活动方面,把采风活动从娱乐型转向服务社会发展型。如廉江“百诗诵中塘”和徐闻“菠萝的海涌诗潮”采风创作活动,是诗社主动作为,活动转型,服务地方发展的开端。在诗词文化传播和交流学习方面,构建圈内与圈外结合型的活动模式,在加强与其他文艺社团合作的同时,把诗社活动融入中华诗词发展的大环境中,并取得成效。如2023年春夏之交,成功策划承办全国著名诗人湛江红树林之城笔会,湛江诗社从此走向全国;2024年7月,与岭南诗社策划组织深圳、珠海、佛山大湾区诗人与徐闻县联合前往徐闻县开展“赏爱情角风光咏角尾乡振兴”七夕诗词创作采风活动,圆满地完成了市政府交给诗社的创作任务,在文旅方面为落实湛江与海南相向而行战略,推进诗词文化融合文旅高质量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2023年以来,湛江诗社先后两次被岭南诗社评为先进集体,并在会上作经验介绍。历年来涌现出不少先进个人,有不少社员作品获得全国及省市优秀作品奖。
二、理事会领导班子人员情况。
湛江诗社成立之初,是杨飞等七个离休老干部牵头组建的,首届和第二届社长为宣传部原副部长杨飞,地(市)委主要老领导温戈、黄明德等分别担任名誉社长和顾问。第三届至第七届社长为抗战时期老战士、湛江市人民政府巡视员(正厅)陈东。第八届社长为原市委组织部长廖日泉,第九届社长为市人大原秘书长陈传添,第十届社长为市政府原副秘书长、驻广州办主任陈章智。第十届理事会领导班子成员有十一人。
社长:
1.陈章智(1959年,中共党员)
常务副社长:
2.杨耀明(1963年,中共党员)
3.曹瑞宗(1953年)
4.冯文铸(1953年,中共党员)
5.郑晓晖(1950年,中共党员)
副社长:
6.庞金妹(1957年,中共党员)
7.詹汉贤(1969年,中共党员)
8.林良兴(1956年)
9.萧 瑶(1978年,中共党员)
10.叶植盛(1964年)
11.林兴鸿(1963年,中共党员)
秘书长:曹瑞宗(兼)
监事长:林举文(1948年)
三、诗社内部机构设置情况。
内设机构有:办公室、书画诗教、楹联学会、微刊公众号、《诗词月刊》工作站五个部门。
四、内部刊物编辑情况:
主要内部刊物有《湛海诗词》、《诗词研究》、《习诗选刊》,《湛海诗词》编辑六十一期。《诗词研究》诗文赏析结合《湛海诗词》刊载,近年来不专门出版。《习诗选刊》设立微刊公众号后基本停刊,社员习作一般都在微刊公众号上交流。
五、社员队伍建设情况。
五年多来,通过抓好诗教培训和推进诗词进校园,加强与书法、美术、曲艺、作家、朗诵等文艺社团联系与合作,大力发展中青年社员。目前诗社中中青年社员占社员总数百分之五十以上,年龄最小的社员仅为八岁。社员队伍中有农民、工人、学生、中小学教师、大学教授、博士,有作家、摄影师、曲艺家、书法家等,有效地改善了社员队伍年龄结构和素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