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 主页 > 文联工作
聚文化力量 助乡村振兴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 2019-12-04 08:01   浏览次数:

--湛江文艺家长山镇采风 

湛江文艺网讯(文/记者刘金凤  图/方雄  编辑/肖光洲)冬日暖阳下的乡村,“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

    11月30日,湛江市文联组织各协会文艺家代表到廉江市长山镇开展“我和我的祖国”主题采风创作活动,聚文化力量,助力乡村振兴。文艺家们深入村庄、走进田头,被生态宜居的美景、红橙飘香的果园、农民致富奔康的故事、原生态的文化传承、粤桂边纵队的精神振奋着、鼓舞着,艺术灵思飞扬,创作激情燃烧。

 




文明新村亮起来

            从摄影师的航拍图上,我们以新的视野看到了一个青山叠翠,绿水环绕的新长山,正是“村居绿水青山畔,人在茶园翠竹间”。

       位于长青水库边上的三富村是一条生态文明村,据说早年有三人在村里烧陶器,富甲一方,遂以“三富村”命名。这是一条客家村,30多户人、200多人,青壮年都在外地,或读书、或工作,只有清明或春节才回来,村中留守的只有十几个老人。围村而种的紫荆花、玉兰花形成天然的屏障,花开正好,暗香浮头;民居多是两三层的独幢小楼,高低错落,每户门前都种着龙眼、荔枝或者黄皮果树,树冠如华盖,撑一院荫凉,春华秋实的知足安适最是农家光景迷人之处。村前一口池塘,塘边是“三富书院”,书院边一片自然形成的湿地,白鹭翩飞。

      正是红橙飘香的季节,村干部林国捷知道有客来,早早摘了一筐红橙等着,一边切橙招待,一边让老伴去沏当地产的茗皇茶。

     “橙子是买的还是自家种的?”有人问。

     “自己种的,现在长山也种红橙了,经济效益还不错,你们尝尝味道怎么样?”林国捷乐呵呵地说。

     红橙个大多汁,味道甜中带酸,甚是解渴,大家吃得直呼“长山橙子味道好,吃得停不下来”,听得林国捷脸上笑开了花。他说,廉江是红橙之乡,红橙早已名声在外,过去主要在青平镇种植,现在政府大力推广,长山镇也种起了红橙。

     长山镇位于廉江市的西北部,属湛江市革命老区、水库移民区、边远山区,与广西博白县接壤,山多地少。当地政府因地制宜,制定了以“种茶叶为主,种果、种树为辅,种红烟为补”的经济发展方针,鼓励农民种茶、种红橙增收致富。据长山镇镇委书记郑基雄介绍,目前长山镇茶园面积超过2.6万亩,建有16家茶叶加工厂,拥有一批知名的茶叶品牌,形成了从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成为广东四大茶业专业镇,种茶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主产业;而红橙的种植面积也在逐年增长,目前接近5000亩。

     “红江农场的红橙一斤卖个十几元,我卖个五六元,也能赚钱。”林国捷说,他在村前的自留地种了140棵红橙树,一棵挂果一两百斤,按目前一斤6元算,也有一二十万元的收入。几十岁的老人了,不给孩子添麻烦,还能赚个一二十万,他很知足。他说,他准备明年再优化种植结构,种些黄皮果,“黄皮果价格更好,一斤能卖20元!”

吃了橙子,喝着茶,听着林国捷描绘的农家生活,大家心情都很舒畅。

     “毛主席当年提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这话放在现在仍然正确。”文联主席林育春动情地说,三富村是他的家乡,他是看着这条村子慢慢嬗变的。

2018年初,湛江在乡村振兴的号角声启动了 “十百千”干部回乡工程,助力农村促脱贫攻艰,制定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深入实施资源资产盘活、三产融合发展、综合环境改善、文明乡风培育、基层治理提质、致富奔康扶助、特色乡村创建“七大行动”,要求“市领导包县挂村、处级干部联镇包村、科级及以下干部回乡驻村”。这一年多以来,他每个月都要回家乡一两回,住上一两晚,静一静心,和村民聊聊天,想想工作上的事,觉得挺好。此正是:

三富村前白鹭飞,大道直通到橙园

  干部回乡图建设,喜看农家笑开颜。

 

廉江(亻厓)歌唱起来

 

       三富村附近的山塘岭村也是一条客家村,红色的砖瓦墙,小楼小院,甚是安静整洁。村文化楼前有一栏陶器垒起的墙,透着朴素的气息,墙边的木板写着:留住客家乡愁。

口号是长山镇委书记郑基雄提出的,字也是他写的,颇有些书法功底。据他介绍,长山是个客家人聚集之地,有自己的文化渊源和生活习惯,乡村振兴,不仅要发展经济,还要增强文化自信,“留住客家乡愁”就是让村民们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根在哪里。

       留住乡愁,是农耕文化的情感归皈。为了增强文化的自豪感、以情感人,长山镇挖掘客家文化,继承和保留客家习俗。镇政府专门准备了传统工艺制作的豆鼓膏、簸箕炊、竹叶㐘,供大家品尝。别小看这些小吃,每一样都有着百年以上的历史,代表着浓浓的乡味,浓浓的乡情。因为制作工序比较麻烦,一般的农家也只在“丰收节”时才动手做,平时想品尝,还是到市集上买。

      丰收节是长山客家人喜庆丰收的一种习俗,每年农历十月十日举行。据当地人介绍,每年丰收节村里都会杀猪、杀鸡、祭神,家家户户分猪肉。这一天,竹叶㐘是不能少的——一种以糯米为皮,猪肉、鸡蛋、蒜、虾米为馅的小吃,外面以竹叶包裹。据说,过去丰收节这一天,村民们会端着水果、花生和各种小吃到村场里互相品尝,还能听到廉江亻厓歌登台唱戏,甚是热闹。

      廉江亻厓歌是一种民间传统音乐,与客家山歌同出一源,主要流行于廉江西北部的客家山区,以客家方言即兴表演,歌词中多用赋、比、兴,内容以日常生活和百姓情感为主。这种艺术形式在当地已经流传了500多年,已经列入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廖梅芬是廉江亻厓歌的非遗传承人,当天也随行采风,为了让大家感受廉江亻厓歌文化,她与 同是亻厓歌歌手的丈夫廖俊杰在茶园里现场即兴唱——“廉江亻厓歌亻厓来唱,唱个金鸡对凤凰,唱个麒麟对狮子,唱个淑女对才郎。”“圆梦目标奔小康,中央指示是良方,改善农村新面貌,级级部门勇担当。……”

      夕阳下,微风轻拂,远处的水库映着霞光,连片的原生态的茶园,原生态的亻厓歌表演,让每一位听者如饮甘霖,心醉神驰。情之所致,歌之舞之,亻厓歌表演完毕,音协副主席方锋唱起了《鸿雁》,舞协副主席王天云在歌声中来一段柔臂表演。最后,大家在《我和我的祖国》的歌声中,踏着暮色归。文艺家的采风,真是尽显风流!

     “真希望以后多组织这样的活动,既能增进大家的感情,又能让文艺家们走进基层,激发创作灵感,为群众创作。”市摄影协会主席方雄说,这一观点,引起了共鸣。

     “乡村振兴需要的不仅是‘面子’,更要有‘里子’,希望文艺家们发扬自己的聪明才智,创作接地气,让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讴歌新时代,为乡村振兴鼓与呼。” 林育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