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 主页 > 文联工作
花香生南国 赋彩溢情怀——常燕燕工笔画作品展隆重开幕!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 2019-03-05 10:03   浏览次数:

湛江文艺网讯(图文/常工  编辑/曾如影)2019年3月3日上午10时,由湛江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岭南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湛江市美术家协会、湛江45号美术馆协办的常燕燕工笔画作品展在湛江45号美术馆隆重开幕。



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有:岭南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巨云和,湛江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组联部部长陈赤,原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冯兆平,原岭南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王黎明,广东省工程造价协会会长、广东中量工程造价咨询公司董事长、湛江45号美术馆馆长钟泉,湛江市美术家协会主席陈波,湛江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周军,湛江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湛江45号美术馆艺术总监林望,广东省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湛江市女书法家协会主席庞春燕等,以及数百名书画家、书画爱好者参加了开幕式。











前   言



巨云和



       中国工笔人物画传统悠长,道法深厚,从东晋顾恺之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到唐代张萱、周昉绮丽华滋的重彩画风,从莫高窟壁画神韵十足、结构严实,到五代顾闳中叙事性场景的柔融冷艳、节奏迭起等都给后人留下了一部斑斓美丽的画卷。对于当代工笔人物画家而言,可以说笔墨意蕴、个性语言的建树,都需要从继承传统中探出新路,方能构成有当代艺术价值的衍变。


       常燕燕老师自1978年进入西北师范大学学习至今,40余年丹青不渝,挚爱中国工笔人物画。她生活在书香之家,爱人王黎明老师水墨写意画古法纯熟、洋洋洒洒,儿子王溥是国内动漫新锐、网粉无数。传统文化的浸润和新艺术样式的感染给予她宽广的艺术视野,激发了她活跃的艺术思想。她注重溯源中国画传统的正道正典,同时也关注当代新艺术的创新样式。她认真对待自己每一次的艺术感动,不断明晰自己的创作方向。她说:“我所追求的是,画面上呈现的一种气质,一人一物均有自己的气质……随类赋彩就是一个画家的审美修养的体现,是形态意识、时尚意识与现代审美的有机结合。”从常老师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她在工笔人物画创作实践中注意感悟与表现的统一,在师古与创新的融合相生中提升境界,使作品呈现出富有个性和新意的面貌。


       常老师的艺术历程有三个显明的特征:其一,敦煌莫高窟三个月的临摹学习使其终身受益,其后40年专注于工笔人物画艺术实践;其二,长期的高校教学实践使其养成了既师法古人传统,又向新锐学习借鉴永不止步、上下求索、谦虚宽厚的品格;其三,工笔画艺术创作上情感真挚、表里如一,作品气象柔和、格调清新,人物形象惟妙惟肖、形神兼备。


       常老师的工笔人物画是其心性不拘一格的自由驰骋,画中清晰游移的线条,柔和温情的色调,隐隐若现的花草,丽质跃然的美丽形象都是她营造的自我心境,这是她审美趋向使然,也是她艺术才情的展现。借大家共襄其首次个人画展之际,愿常老师的艺术创作继续在传统与新潮间往还、在笔墨与心性间游走,艺术青春永驻。


2019年1月11日


(作者系岭南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





        常燕燕   女,1955年4月生,北京人,1982年2月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中国画专业,获学士学位,岭南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美术副教授,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及省级美术展览、刊登省级以上刊物。2008年6月,应邀泰国皇家理工技术大学讲学,同时参加泰国艺术学院第四节国际艺术室活动,期间绘制作品《幽谷》《静》等由技术大学和艺术学院收藏。2009年4月16日,10幅作品参加在日本福冈亚洲美术馆举办敦煌现代石窟特别展画家之联展。



我对工笔人物画艺术的追求


常燕燕



       艺术之路是漫长而艰辛的,但它值得每一位画家带着梦想用毕生去追求。对艺术追求的目的也许因人而异,但我却是一位纯粹热爱艺术本身气质的追求者。


    自画画起,我接触的便是中国人物画,她对我的影响非常的深刻。插队期间,我临摹写意人物画,画速写,画工笔画,那时只是兴趣使然,热爱这门艺术。1978年初进入西北师范大学之后才真正了解什么是中国画,在进行一系列系统学习与训练之后,我开始对中国人物画诚惶诚恐起来。中国画历史悠久,有着自己完备的绘画艺术体系。精辟的绘画艺术理论,使我如饥似渴地学习,经历了临摹、写生、创作一体化的学习过程。这期间,我有幸被选入敦煌莫高窟临摹学习小组,三个月的洞窟壁画临摹学习,让我对中国人物画重彩又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对工笔人物画更加热爱了,也使我终身受益。转眼即逝的大学生活,留给我的是,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的教授们,他们的教学方法和对艺术追求的精神。如何能继续学习和研究工笔人物画,发扬教授们的教学方法和对艺术追求的精神,是需要环境和机遇的,这要感谢我的先生王黎明教授。他在西北师大留校任职12年后,舍弃优裕的教学环境,为了我举家迁往湛江师范学院,创办美术学院,既有高校的教学环境,同时也给了我继续学习和研究工笔人物画的莫大空间。



      在20多年的高校教学中,我始终遵循着临摹、写生、创作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研究工笔人物画的创作,怎样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传神写照、骨法用笔、随类赋彩等理论融合于创作之中,向古人学习传统,向现代工笔人物画领军人物学习古今艺术技法的结合,向工笔人物画的新生力量的优秀人才学习他们的现代意识、现代理念、时尚精神。因此,无论是临摹写生创作,我对待每一幅作品都抱着对工笔人物画的一种虔诚的态度,至今我没有一个系列的作品,是因为固定了一种绘画语言我会觉得乏味,人们常说要形成自己的绘画语言及自己的绘画风格,大概我还在探索的道路上,还在追求更能表达我对生活对艺术理解的道路上吧!因为每画完一幅画,总有不满意的地方,总能发现还有不足之处。虽小有成绩,入选过全国中国画展,入选过工笔画大展,入选过五六届的省展,还发表过的画作和论文,但是,我只是这追求工笔人物画研究的马拉松跑道上的一员,这条路上失败在所难免,那么就一次次否定自己,再重新塑造自己,绝处逢生便有新的气象。



       我所追求的是:画面上呈现的一种气质。一人一物均有其独特气质,不同人有不同气质、不同特征,当然,物也有物的气质,物的特征。人自身的气质,连同其自己对艺术的修养、审美等方面体现出的气质一并融合于所表现的人或物之上。这肯定有难度,但是何尝不值得吾等追求呢?这种追求即是“骨法用笔”,线描是写出来的,而不是描出来的,在面对画面中人物的时候,这些抽象的线勾画出人与物的造型时,线的表现力会让我怦然心动。随类赋彩就是一个画家的审美修养的体现,是形态意识、时尚意识与现代审美的有机结合。自己做了很多尝试,归根到底还是那句“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传统要继承,要学扎实,西洋画的色彩可以吸收到工笔人物画之中,莫兰迪的高级灰就非常适合现代工笔人物画的表现形式。在遵循绘画技法程序的过程中,可以不拘一格。技法为我所用,才能为所欲为,自由驰骋。工笔人物画研究的是二维空间,那么就在这二维空间中做到极致。追求是无限的,漫长的,在这追求的过程中总有一条适合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