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后,湛江市文学创作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专业、业余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密切联系群众。政府部门关心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创作条件,激励了作者的创作热情。八十年代后期,出现文学作品发表多,作者出书多的繁荣气象。
(一)小说
七十年代,《湛江文艺》、《港城文艺》创刊,以发表配合政治宣传的群众演唱材料为主,也发表一些小说。《港城文艺》1978年第二期选载了沈以瑜的中篇小说《荡涤》中的《深入虎穴》篇章,小说描写解放初公安战士和暗藏的反革命分子进行艰难曲折的斗争,塑造了侦察科长李刚等生动的人物形象。八十年代,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路线方针鼓舞了广大文艺工作的创作热情,湛江市小说创作获得丰收。广东省1981年短篇小说新人新作评奖中共评出作品10篇,湛江市有吴茂信的《入伙》和丁小莉的《静静的月影湖》2篇作品获得新人新作奖。短篇小说《入伙》描写的是农村实行联产责任制初期,农民怕露富,荣叔新居入伙办酒席,公社书记来访引起恐慌,公社书记身体力行引导农民致富,使农民吃了定心丸,皆大欢喜的故事。湛江市作家黄康俊的中篇小说《海蚀崖》中《两个太阳的海域》被收入人民文学出版社的《1987年—1988年优秀中篇小说选》。1990年12月,黎俊生的短篇小说《特号肚》获《中国校园文学》征文佳作奖。这个时期历史题材创作也取得较好的成绩,出现中篇小说有董坚的《民族魂》、叶君保的《血奠寸金桥》等,这些小说从描写鸦片战争到湛江抗法斗争的历史场景,情节曲折跌宕,悬念迭出,扣人心弦,是中国人民爱国斗争的壮丽画卷。1979年至2000年,湛江市作者共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共215部(篇),获省以上文学奖的有20人次。
(二)诗歌
改革开放以后,湛江的诗歌创作逐渐活跃起来。八十年代湛江的“红土诗群”崛起。1988年4月湛江市以新诗青年作者为主的诗歌团体“红土诗社”成立。“红,意味着诗的铁质;土,告诫了诗的本源。”这一时段湛江的诗歌创作反映了湛江这块红土地在各个领域改革开放中的新面貌新风采,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花城出版社结集出版的诗歌合集《红蓝处女地》是这一时期湛江诗歌创作的代表。1990年温斌的诗集《红土部落》获广东省第八届新人新作奖。一些离退休干部、教师积极参与湛江诗社的创作活动,在古典诗词园地辛勤耕耘。1983年至1990年底,湛江诗社共编印了《诗词园地》18期,《湛江诗社作品选出》3集,《湛江诗词》4期。
(三)散文 报告文学
1、散文 湛江散文创作结集出版较早的是何银华。1989年何银华的散文集《在雷州这片土地》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这一散文集共收散文40篇,作者以新闻记者的眼光及对故土的爱,展示了雷州的湖海洋田和半岛风情,讴歌了生活在这块土地上辛勤劳动的人民。祝宇的散文集《绿色的梦》于1991年4月由花城出版社出版,共收集散文26篇,内容包括:雷州风情、艺苑挹秀、北游絮语。九十年代退休回湛江故里定居的四川作家温莎,在《湛江日报》、《声屏报》发表的杂文,也颇有影响。
2、报告文学 湛江市最早出版的报告文学作品是《林成》(胡南、艾彤、杜峻合著,1965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林成是湛江市赤坎中华派出所人民警察,1964年7月,冒着台风暴雨抢救被海潮包围的两个养鸭老人,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林成》描写这位人民警察舍己救人的光辉的一生。1980年祝宇、艾彤合写的长篇报告文学《李树信》,1986年林炳泉的报告文学《珍珠梦》,1988年湛江作家协会主编的报告文学集《湛江赋》(湛江作家作品合集),1989年《湛江日报》编辑部编辑的湛江通讯、报告文学集《红土春秋》,1990年肖良泰的报告文学集《红土风流》等,在这一时期都较有影响。2009年,凌风的报告文学《大港梦》获广东省“岁月如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大型报告文学”征文二等奖,成明辉的报告文学《大海之托》获广东省政协“人民的好委员”征文二等奖,这是我市报告文学创作获得的最高奖项。
(四)文学理论
改革开放后,湛江市较早发表文学理论的武养的作品《文学作品的知识描写》,发表于1980年5月号的《花城》。梁劲的文学理论作品集《写作纵横谈》1988年在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刘海涛的文学理论专著《试论微型小说的创作和技巧》获广东省第九届新人新作奖,该书同年由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