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 主页 > 文艺创作
老爸的小锅米线·陈骏 ——转载自陈骏名师工作室(微信公众号)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 2024-07-15 16:35   浏览次数:

老爸的小锅米线·陈骏1.jpg

老爸的小锅米线

说起米线,那是云南人的至爱,当然也是我的至爱。

从孩提时开始,无论在昆明,还是东川,米线就是生活中从未缺位的温暖陪伴。

小时候在昆明,米线店就开在外婆家楼下,叫大兴煮品店。从早到晚,食客不断,杂酱、焖肉和米线交融的香气,会时时窜入你的鼻尖脑际,让你浮想联翩。每天早上外婆给端一碗上楼吃,是最快乐的事,在楼上吃,还可以从窗口下瞰街边蹲食的人群,他们的匆忙我们不必有,他们的拥挤喧哗,我们也不必承受,但享受米线的快乐,倒也是共通的。如果是姐弟们一起吃,还少不了一个简单而饶有趣味的游戏——比谁的米线长。在这日复一日的随机而来的胜负中,快乐与笑声一起增长。如果夹到了一根很长的米线,达到了简直可以蔑视群线的程度,那一定是舍不得吃的,要小心翼翼地放在碗边上,只等着谁又来挑战,再让他(她)铩羽而归!如果对方拥有了一根镇碗之宝,而自己再无取胜的希望,免不了要出些下策,趁其不备而消灭其王牌,或者伸筷子夹断,或者直接抢来,一口吞下了事。云南民歌《小乖乖》里有这样的诗情画意的问答:“什么长长街前卖?”“米线长长街前卖!”可见“长”终究必须是米线的一种本质属性。

老爸的小锅米线·陈骏2.jpg


中学时在东川,如果早点能去吃一碗小锅米线,那绝对是一件奢侈的事,一大坨新鲜的磨肉进锅捣散,急火煮成新鲜的肉汤,这样的汤底,给你一种货真价实的感觉,翠绿的韭菜、鲜美的酸菜渐次入水,在铜制的或铁制的小锅里沸腾,专等那主角的光临。米线下锅,不能煮得太久,否则米线没了筋骨,就像人没了精神,吃起来不免有些索然。起锅的时候,厨师会熟练地舀一勺酱油和味精下锅,稍加搅拌,立刻持锅倒入碗中。那些碗都是宽口的中碗,一锅米线倒进去,显得满满当当,其实碗里的米线,并没有多少,少年的人儿,总是希望米线多些,再多些,吃个肚儿圆,那才叫舒服呢!但即算这个愿望不能实现,这一晚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米线一上桌,还是颇能让人快意人生了。东川人多吃细米线,是干浆米线,比昆明的粗米线——酸浆米线更耐煮,这一点,是东川人长久的骄傲。

大学毕业离开云南,晃眼间已经30多年。交通不是很发达的时候,是轻易吃不到米线了,街上是有桂林米粉的,那是隔壁省份的美食,来到湛江并不迢远,将就着吃,模样也像,似乎也能聊解思乡之苦,但越是找寻替代品,越是发现米线的无可替代,也越发了解云南人吃米线花样的层出不穷。在面对其他各种“粉”的时候,少不得多了几分眼高于顶的骄傲,如果偶尔还要吃那么几顿,那也是几近于“屈就”了。

老爸的小锅米线·陈骏3.jpg

当我着意于各种米线的美味时,我的父母,只着意于我。他们懂得我对米线的痴迷,于是竭尽一切努力为我准备足够的米线,来满足我对米线盲目痴狂的追求。他们曾经买了5公斤米线放在冰箱里等我回去吃,仿佛市场上从此以后再也没有米线卖了……我回到家的时候,妈妈还会充满爱怜地说:“米线宝宝回来了……”可是妈妈,我50多了……

老爸的小锅米线·陈骏4.jpg

家里煮小锅米线,锅其实并不太小,但保证每一锅只煮一个人的量,这是纯正的小锅米线必须遵循的铁律。掌勺的是老爸,家里最大的那个碗一定是我的专属,我不知道是当年我在小锅米线店许下的那个愿望被老爸听到了,还是我跟弟弟曾经两个人把1.5公斤米线煮来全部吃掉的事迹在老爸心中留下了太深的记忆,他给我煮的米线一律是岗尖岗尖的一大碗,米线的顶上,铺满肉末、韭菜、豌豆尖,有时还放些我特别喜欢的薄荷,这样的饱满和丰富,让人不禁要想起神奇的乌蒙山,那样地雄伟,那样地连绵起伏,可以阻挡一切寒潮对昆明的侵袭。并且老爸一定还要加上一句:“够不够?不够么锅里还有!”我赶紧婉拒:“够了够了,很多了!”

我当然是能够把这一大碗米线消灭殆尽的,可偶尔我也会想,如果山水能够相依,岂不又是一番美景?所以也曾委婉地向老爸申请:“其实可以米线少点儿,汤多点儿……”老爸的脾气是出了名的随和,他果然照做了,米线象征性地少了一点儿,可在偌大的碗里,依然很难看到绿水环绕,谁让我是老爸心目中当仁不让的“大肚罗汉”呢?昆明的粗米线不禁煮,酸浆米线、水洗米线都比不上东川的干浆米线,煮的时间稍微长一点,就会变得细碎,老爸的火候掌握也越来越精确了。

老爸的小锅米线·陈骏5.jpg

我一方面努力更新着老爸心里的吃米线范式,什么大酥牛肉米线啦,卤鸡米线啦,臭豆腐米线啦,草芽米线啦逐一推荐——我们一家人对过桥米线似乎一致地不太感兴趣,认为那太过于排场,该是宴请宾客时礼节性的消费,接不上寻常百姓家的地气;另一方面也亲自动手,买来半只鸡,或者两根排骨,炖得烂烂的,用鸡汤、排骨汤给爸爸妈妈做清汤米线吃,他们从不嫌弃我对食理认知的粗疏,总会不断地夸赞:“好吃!好吃!”爸爸对食物从不挑剔,吃饱了就足够幸福;妈妈近年来味觉有些退化,她说好吃,我便认定我做米线的手艺要独步家中了,高处不胜寒啊!

有人曾经统计过昆明人一天消耗米线多少吨,云南人一天消耗多少吨,简直是豪气干云,至于整个云南有多少种米线的吃法,那一定是令人眼花缭乱心旌摇曳的罗列,但如果要排一个座次,老爸的小锅米线必须是——头把交椅。

爱谁谁!

    2024.05.29